
找个冷饮摊,买了两瓶绿瓶7喜汽水。我们俩人边喝边聊,
A的家境殷实不假,按说想上个清华北大或者香港大学什么的凭着老子的关系应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他好象对这些个学校并不怎么感兴趣。
毕业那年填写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化工大学,在当时来说这类的学校虽然不如名牌大学吃香但也算是个热门专业,家里的老人一看儿子选择化工专
业后也没再说什么,本来么。学什么都不重要,毕业之后找个地方让他去一上班以后成个家就行了。要求也不太高。老姑们俩就这么一直供养着
他上大学。
“日子过的真快,一晃都这么长时间了”我说。
“恩,这些年你怎么样?”A问道。
“马马虎虎,我学习一般,找个三流学校完了”。
“行,有学校就先上着”。A听了后点点头。
“你现在玩什么游戏呢?”三句话仍旧离不开游戏,这是以前养成的一个习惯。
“近来要上课没什么时间玩了,前些日子刚换了个本”。
“又换本啦?你当年那个本呢?”我问。
“那都什么年头的事了,早没了”。
“那你现在用的是什么?”。
“acer c110 256内存,基本够我用了”。
“讯驰的片子吧?这本1万多呢!”。
“是啊,我准备一毕业就去英国读书,到时候就带着它走”。
“你说什么?!你要走?”。
在这之前我其实没什么心理准备他会到国外去读书。出国意味着大量的金钱、精力和头脑。我的觉悟当时可没有那么高。感觉一下这人就脱离世
外了。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我问道。
“这个至少要等到毕业,我还没和家里说。”A回道。
“去念什么专业?”
“我也还没有考虑”
“...那你走吧”
我当时心里并不是个滋味,熟悉的人就这么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许今后再难有机会见面.
接下来我们聊的就是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一直到了很晚.
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又和以前一样恢复起了密切的联系,正如小的时候一样,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他家中的一些变故,如,他的父母并不赞成他
去国外读书的决定,毕竟家里面什么都有,吃喝用度一切不愁。何必要到国外去过那留学生的苦日子。
迫于这种压力之下A在毕业之后并没有去英国,而是尊从了父亲的决定顶着一封由父亲出具的介绍信就在北京的某个大化工企业做了一名员工。企
业里的老总由于A身份的缘故所以对他特别照顾,A可以想上班就上班,不来也无所谓。薪水照样不少奖金更是一分不落。
在他工作的这一两年里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找过他,他的工作清闲的很还有个助手帮忙,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都会有空。
这天我再一次来到工厂去找他。
“你等我下楼”。A在楼上喊道。
不大一会A和我走出了厂区。
“今天没事去买盘吧?听说铁拳2出了,挺牛B的游戏。”我提起这个建议。
“那走吧”
去买盘的路不远也不近,在路上我们边走边聊。
“你在这挺舒服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调笑着。
“其实一点意思也没有,我打算过段时间就不干了?”A说。
“这地方不错啊,挺有前途的,干几年之后让你爸给你找个中央机关一呆,到时候兄弟就靠你混了”。
“这也不行,我还是打算出国,我要到英国去”。
我对他当时说的话其实并不在意,因为我觉得在我的人生中还没见过能够放弃舒适的生活而去选择一条艰难的留学之路。
没过多久,他从工厂辞职的消息就传了出来,据说当时声势还不小,他们那个厂的主任和他谈了好几次话,说如果累了我可以给你放长假,什么
时候玩够了你再回来,我们的工资照样发给你。
A当时并没有理会这些,只是一心办了辞职,主任当时也很无奈,基本上可以用的手段都使了但仍旧不怎么管用,仍旧留不住A。
我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连忙跑到他家。
推开门的时候他正在往笔记本上插内存,一根贴着256标志的金士顿内存被塞进那台小本里。
“你真不干拉?”我劈头盖脸的问了一句。
“不干了,我不想再去那混了,我要去英国读书”。
再待续,有空就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