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群里发了一首对联,上联:爱国爱家爱师妹;下联:防火防盗防师兄;横批:恋爱自由。碰巧的是有一师兄和师妹,都是学计算机的,正好本周即将举行幸福的婚礼,为他们祝福之余,不禁有了些模式识别方面的联想。
个人认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双机模式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共同的二进制基因,让他们可以绝大多数时候都站在一起:志同道合地玩游戏,毫无障碍地交
流专业paper,生死与共地对抗讨厌的病毒…… 但是,与此同时,从思维到行为等的过于同质化,让两人的深层交流往往容易倾向于各种极端,要么是 应止于实
验室的枯燥无味的专业理论交谈,要么就是看似富有技术含量的各种游戏“微操作”,再要么就是网络上空泛而无聊的蜚短流长。两颗相通却绝非相同心灵的缺
位,导致难以产生丰厚、细腻、连续的激情,难以保持永久的探索兴趣,难以激荡起思考和交流的火花,难以获得平实而耐久的理解、宽容和欣赏。 而且,如果
缺少些艺术,两台本来就兼容的计算机,长久地生活在一起,同质化的趋势很可能会越演越烈,最终甚至完全可能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各自最宝贵的新鲜和个
性。以至于,人们在谈起双方时,可能连他们彼此独特的名字都根本不会去回想,而只会简单地说:“哦,你是说那对计算机啊,……” 而宪哥会说“
计算机+计算机=什么?咦,这都不知道啊,计算机兔(TWO)嘛!” 或许,更含蓄的是鲁迅式的说法:“我家后院有两台机器,一台是计算机,另一台
也是计算机。”
所以,我希望,静静地陪着计算机坐在对面的,是一本书,散发着淡淡墨香,平静柔和的表面下,藏着最动人的故事,有着最丰富的底蕴和内涵,需要去细细地
读,静静地品。 计算机和书天生也是般配的。他们彼此珍惜对方的每一个细节,把对方的所有经历、故事和感受当做最宝贵的财富接受过来,用各自的方式细心
地保存着,永不遗忘。他们久久的对视着,那一刻就仿佛彼此置身于灵隐寺的菩萨面前。 只要那片调皮的书影的出现,计算机会立即感受到那阵舒服的冰凉与宁
静。
主机的散热不再是问题,风扇的低沉轰鸣也立即消弭于无形。从此,计算机不再畏惧停电、病毒等任何灾难,因为那样的日子里,书会点上一支蜡烛,
在摇曳而温暖的烛光里,柔声地给他朗诵一首或隽永或哲思的小诗,讲述一段曾经的美丽心情,或者,安静地一起憧憬未来…… 而计算机因为心中
有了一本书,从此感觉拥有了一个无穷大的丰富的世界。他会把书里那些最美丽的故事,用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方式,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去告诉那些忙碌
的可怜的世人。然后,一边开心地满怀成就感,一边傻笑着听人们抱怨:改编得太糟糕了,还是读原著更经典。当书欢快地翻页时,计算机会不忍心打破那刻的
纯粹与美好,忍着心中的灼热,咬牙关闭轰鸣的风扇,在安静无声的房间里,轻轻地响起一段优美的音乐。当书发出忧伤的叹息时,计算机会播放她最喜欢的音
乐、动画片,或者一起回忆最开心的往事,让她迷朦的泪眼重新灵动和明亮起来。\
如果非得是“计算机兔”, 那么,我希望,一边的是ThinkPad,而对面坐着的是iBook,那只淡雅、慧质而可爱的“苹果”。至于那些传说中的双核、多核就不要了,给一颗完整的奔腾的心就够了。
看了这么久,不知道此刻在你对面坐着的,是台笨拙的计算机,还是本精致的书?
[ 本帖最后由 daziya 于 2010-3-16 23:5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