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既可以是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平板的索尼Duo 13简单使用体验!


继 Sony Vaio Duo 11 之后,Duo 13 是 Sony 的第二台平板/笔电变形机种。在诸多的「变形」方式中,Sony 选择的是相对少见的倾斜滑盖式设计,在市面上的变形平板中差不多可以说是只有 Sony 在采用了。当初的 Duo 11 因为尺寸的关系,无论是在平板模式使用 Windows 还是笔电模式使用键盘,都会给人一种拥挤的感觉,因此 Duo 13 的推出是特别令人期待的。

究竟 Duo 13 实际上如何呢?让我们看下去吧!

盒装、配件



配合 Duo 13 的各种用途和功能,其盒装配件也较一般的笔电来得丰富。除了机器本体和变压器之外,还有一只触控笔、让触控笔可以夹在 Duo 13 上的小橡胶片、以及一条 HDMI 转 VGA 的转接线。Duo 13 的变压器在不算太大之余,还内建了一个 USB 充电端口,增加不少方便性,如果有更多笔电的变压器也能采用这样的设计就好啰!


整个盒子都是纸质的材料,里面也没有什么保丽龙之类的包装材料,是个相当环保的盒装设计。

 

外观



我们拿到的这台 Duo 13 是白色/银色的机器,另外也有黑色/铁灰色的选择。13 吋再加上四周的边框,让它给人相当巨大的初步印象,比较难当成平板来看得。其重量为 1.33 KG,以同级的笔电来说是个差不多的数字,但如果考虑到 Sony 还必需要在其中内建滑盖的各种机构,就不得不赞叹 Sony 的工程师在控制重量的能力真的很强(不用加上滑盖机构的话,可以做到 13 Pro 的这种程度呢!)。但 1.33 公斤放在平板的世界就明显地比一般平板重上许多,比较适合放在桌上使用,而不是拿在手上使用。



和 Duo 11 的 I/O 端口大都放在左右两侧不同,Duo 13 的大部份端口都在上侧,或是在笔电模式下的话,背面。这样做可以保持线条的简洁,营造出 Duo 13 纤薄的印象,但虽然在平板模式下 I/O 端口放在哪里差距不大,在笔电模式下背面的端口就势必要将屏幕放平,或是站起来才能构得到,略微有些不方便。Sony 解释让左右有一个向内斜的角度可以让平板握持更为舒适,而事实上似乎也真的是如此。端口一共有两个 USB 3.0、HDMI、SD/MS 双用卡片阅读机和一个耳机插孔;机身正面有一个 2MP 相机,背面偏一侧处则是一个 8MP 的主相机。



在 Duo 13 上,Sony 重新设计了滑盖的机构,取名为「Surf Slider」,改成一个更简单的单片式铰链,再加上键盘面中段的两个小勾子。对整个新设计来说,这两个小勾子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平板模式和笔电模式下都固定着屏幕不晃动,可以说是新的设计得以简化的大功臣。新的滑盖也比之前好开不少,只要一脱离勾子的固定,一只手也可以轻易地开关 Duo 13。



四周按键的部份,除了开关在横拿时的左上角之外,Sony 还设计了两颗独立的音量键和「Assist 」键在屏幕的右下侧。这三颗键的位置在横拿的时候并不容易按到,一定要直拿才会在比较顺手的位置,是 Duo 13 的硬件配置中一个比较令人抓头的设计。但能做出独立的音量键,还是让平板操作简易很多啰!

屏幕、音效



笔电屏幕一直是 Sony Vaio 家族当之无愧的强项,而 Duo 13 更是保持了这个优良的传统。在发表会上 Sony 就很强调搭载 Triluminos 技术的画面有多好,而实际上看起来确实在饱和度和细致度上都很惊人,是很讨喜的一块面板。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运气特别不好,还是 Sony 这次采用的面板就是这样,拿到的这台机器下缘有相当明显的漏光现象,特别是黑底的的画面可以看到一条光带在画面的最底下。
 

图集: Sony Duo 13 螢幕可視角


在笔电模式下,Duo 13 的喇叭位于使用者侧的左右两端,那个位置的的机身设计有一点斜度,所以声音不会被桌面掩盖住。Duo 13 的音量可以颇大声,而且一直到大约 75% 左右的音量都没有什么很严重的变形,只是最低音的部份比较无法表现,但整体效果在小编碰到的 Ultrabook 当中绝对可以名列前茅的。

键盘、触摸板、触控面板、触控笔



小编一直以来都鼓吹高分辨率的屏幕,认为 13~14 吋的屏幕上,1080p 的分辨率才是合理的。如同前段所言,做为显示屏幕 Duo 13 的分辨率非常合适,但做为触控操作来说,这样的分辨率却是偏高了一点。诚然,Windows 可以提供文字放大的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缓解误点的问题,但现在 Windows 的现实是文字一放大,许多软件的 UI 排版就会跟着一起混乱,使用经验相当地不统一。在这问题上 Sony 也可以说是受害者,在微软那边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在高分辨率屏幕下用触控操作桌面模式,会一直是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和 Duo 11 提供光学游戏杆(点)和实体的左右键不同,Duo 13 利用新的滑盖设计和 13 吋机身提供的额外空间,在空格键下方塞进了一块小小的触摸板。当屏幕触控让人很想拔头发的时候(例如档案拖放),这块小小的触摸板就成为了最大的救星。虽然很希望能有大一点的面积让上下移动不用滑那么多下,或是触感好一点的左右键,但在有限的空间下,或许能做到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吧。

同样得益于加大的机身,Duo 13 的键盘打起来比 Duo 11 要舒服很多。最主要的问题,大概是因为键盘的位置的关系,打字的时候手掌会刚好卡在机器的下缘上,同时受限于机身厚度,按键的键程也比一些商用机种来得浅些,但整体打字的体验并不差,至少打这篇评测的时候误触导致的错字并不多(应该吧 ._.)。


最后,这次 Duo 13 内附的的触控笔也跟着「长大」了一些,更接近普通笔的的尺寸,使用起来比很多和牙签没两样的触控笔比起来,无疑要舒适很多。Duo 13 除了在机身上提供一个可以拉出来的小笔架之外,也有一个可移除的小塑料片,让你将笔夹在机身侧面。这个笔夹还提供磁力感应式的开关功能,让你在将笔从笔夹中抽出时,直接唤醒机器。比较可惜的,大概是 Duo 13 没有在机器本身内提供放笔的空间 -- 用笔夹除了会突出来之外,这块小塑料片也有不慎遗失的风险吧。

 

 

硬件、电力

这是我们评测到第一台 Haswell 笔电/Ultrabook,配备的是一颗 i7-4500U 处理器(1.8GHz,Turbo Boost 可达 3GHz)、8GB 的内存、Intel HD4400 内显和 256GB SSD,可以说是目前规格上相当高档的一台机器。在 PCMark 07 下的分数为 4950 分,约略比上一代 Sandy Bridge 的同级处理器快 10% 左右。但说是 10% 其实误差值相当大,因为我们之前也有看到调校比较好的 Sandy Bridge ULV Ultrabook 是可以跑到 5000 分出头的。以 Haswell 做为新一代的架构再加上搭配的硬件,实话说我们本来是预期要能跑出更好的分数来才对的,但现在毕竟还是 Haswell 刚起步的阶段,我们或许还要再测过更多台机器才能下一个比较综合性的评价。但话虽如此,实际操作上,Duo 13 操作反应各方面都很流畅,没有什么迟滞的感觉。

没有任何悬念的,是 i7-4500U 内建的 Intel HD Graphics 4400。这颗处理器的 3DMark 06 跑出了 6482 分,大约比上一代的 HD4000 多出了 50% 左右 -- 这并不表示说 Duo 13 终于可以胜任一台游戏笔电的工作,但如果你愿意维持 1366 x 768 的分辨率,然后调整一下显示设置的话,绝大部份的游戏应该都能跑才是。只是可惜了它的 Full HD 分辨率屏幕啰!

在 Duo 13 上,我们首度启用了 Futuremark 《评测先锋》的 PCMark 08 评测软件,做为新一代 Ultrabook 的比较基础。做为第一台机器,基本上这些数据代表的比较意义并不大,但 PCMark 08 将评测内容分成了「家庭」、「创作」、「工作」、「存储」等各种独立的分数,希望在未来能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机器适合的工作啰!

家庭:2855
创作:2342
工作:4232
存储:4816

同时我们也在以后的评测中继续改用 3DMark 的分数,做为参考,这是 Duo 13 的分数:

Ice Storm: 14878
Cloud Gate:4862
Fire Strike:702

奇怪的是,我们的电力测试结果,和主站的评测有相当大的出入 -- 主站评测中,在持续播放影片、65% 屏幕亮度、WiFi 开启的情况下,跑出了非常惊人的 9 小时 40 分电力;而我们手上的这一台则是只有 6 小时 30 分左右。这中间究竟是何处发生了差异还真不好说(主站测的那台 CPU 是 i5-4200U 的,或许选用的影片也有差距),但不论如何, 6 小时 30 分在 Ultrabook 当中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另一方面,在纯怠机运转的情况下,Duo 13 的电力就有些吓人了。小编从半夜一点拔掉插头,让画面停留在桌面什么也不做开始测试,到三点睡觉前系统的剩余电力都显示 100%,第二天早上十点的时候,还有近 40% 的电力残留。当然,这可以说是最低限度的电力消耗,正常使用不太可能到这种程度,但还是可以从这里看出 Haswell 的惊人表现。

结语


平板/笔电混合式的 Ultrabook 产品可以说是目前笔电新概念的集中处,而且不同厂商对于该怎么实作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华硕在 TAICHI 上采用的是双屏幕的做法,Lenovo 在 Yoga 上采用的是向后翻的方式,宏碁也有挺神奇的 Ezel Hinge。在这些竞争对手当中,Sony 决定要走的是滑盖式屏幕的设计 -- 相对于其他对手,Duo 13 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在笔电模式下屏幕真的很稳固,无论笔控还是触控,都能起很好的支撑效果;然而相对地,它的屏幕角度无法调整,而且受到空间上的压迫,虽然保持住了全尺寸的键盘,但触摸板的部份就被严重压缩了。

以硬件来说,Haswell 并未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以一般日常使用来说,应该是不会感觉到在效能上与 Sandy Bridge 有很明显的分别。至于 Sony 宣称的 10 小时电力,在我们的标准影片播放测试中是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单纯的文字处理与上网,达到 10 个小时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令人惊喜的还是 Haswell 的内建显卡,提供了比前辈多 50% 的效能,也提供了一个选购 Haswell 而非 Sandy Bridge 的好理由。

综合来说,这是一台以笔控和触控为优先而设计的机种,它或许没有一般笔电调整屏幕角度的自由度、触摸板偏小(在意这两样的可以参考 Pro 13)、同时做为平板又有些太笨重(想买平板的话可以考虑 Z tablet),但说到笔控或甚至是触控,在现行的 13 吋笔电中,应该是没有能出其右的。Sony 继续在 Duo 系列中延续并改良滑盖平板的设计,让它在机械结构占去不少空间的同时,还能保持体型不超出一般 Ultrabook,实在是相当不起的成就。

猜你喜欢

公众号